【少儿公益】古法扎染渲染冬天
吉林市博物馆 昨天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历史悠久而独特的染色工艺,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熟。北宋时,扎染产品在中原和北方地区流行甚广。其原理是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2006年以及2008年,西南地区的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2月15日,小朋友们来到吉林市博物馆少儿活动室,一起染制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袋子。
老师在给小朋友讲解制作扎染小包的程序。
分发扎染所需的用品,戴上小围裙,小手套,准备开始制作啦!
在家长的协助下,小朋友们对布袋进行扎、缚、夹等多种组合的操作,以进行染色。
认真染色的小朋友,每一段都是不同的颜色。
染好的作品放到密封的口袋里保存,放到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即可。
看!我们的小袋子完成啦!
扎染技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下期预告
【民族服饰转转筒】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代表性的服饰。在节庆、宗教仪式和其他正式的场合中,各民族往往以民族服饰打扮出现。民族服饰内涵丰富,包括制作原料、纺织工艺、刺绣工艺、图案纹样等内容,是各民族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这一期活动中,磊磊老师将带着小朋友制作“民族服饰转转筒”,让大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解到各民族的特色。
活动时间:12月22日上午9时
活动地点:吉林市博物馆一楼少儿活动室
活动主题参与者:5—9岁儿童(每个小朋友需要家长陪同,提前电话报名)
详情咨询及报名电话:66072028
活动策划:吉林市博物馆公共服务部 李振平
指导老师:吉林市博物馆公共服务部 杨 绪